在暑期社会实践的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经纶济世”调研队以“安得广厦千万间”为主题,深入湖北、贵州和四川三省三地,开展了一场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地调研。这项政策是中国政府为消除贫困、改善偏远山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居民生活条件而实施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搬迁安置,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恶劣的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调研队从华中科技大学出发,首先走访了湖北省的易地扶贫搬迁点,考察了搬迁安置区的住房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和社区服务情况。队员们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搬迁后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变化。例如,在湖北某搬迁社区,居民们普遍反映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提升,孩子们能就近入学,但部分村民在适应新环境、获取稳定收入方面仍面临挑战。
随后,团队转战贵州省,重点关注了搬迁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后续扶持措施。贵州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易地扶贫搬迁规模较大。调研队走访了多个搬迁安置点,发现政府不仅提供了住房保障,还配套了产业园区和技能培训项目,帮助搬迁户实现就业。一些搬迁户反映,文化适应和社区融入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更多心理支持和社会服务。
在四川省的调研中,团队聚焦于搬迁政策的可持续性,考察了生态保护与扶贫搬迁的结合情况。四川部分搬迁点位于生态敏感区,政策强调“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调研队发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许多搬迁户成功转型,但水资源管理和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也需进一步解决。
江西省于都科技学校作为合作单位,为调研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数据分析,帮助团队整理调研结果,形成政策建议。整体而言,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成效与挑战,还锻炼了他们的调研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调研队建议,未来政策应加强后续扶持,注重社区建设和文化融合,确保搬迁群众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通过这次活动,华中科技大学“经纶济世”调研队不仅为政策优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彰显了高校学子服务社会、经纶济世的担当精神。